资讯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新华社】老药房迎新机遇 陈李济跑出改革加速度

发表时间:2019-11-22 作者:新华社 浏览次数:3573

古有追风苏合丸,现有壮腰健肾丸、乌鸡白凤丸、补脾益肠丸、喉疾灵胶囊、咳喘顺丸、舒筋健腰丸等常用药,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治疗常见疾患。这些带有传奇色彩的秘制良方和耳熟能详的常见药物,正是中华老字号陈李济在经典古方和传统工艺基础上,传承改良而来的中医药代表品类。

创建于公元1600年的陈李济,被认证为吉尼斯世界纪录“全球最长寿药厂”,比最长寿的西药厂德国默克还要早68年。如今,这一老药厂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的印发,中医药领域迎来了新时代首个纲领性文件,并从根本上明确了中西医并重,打造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作为中医药领域的代表企业,陈李济已经采取行动,致力于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400余年沧桑屹立 陈李济成最长寿药厂

陈李济始创于公元1600年,由广东南海人陈体全、李昇佐共同创立。店名“陈李济”寓意“陈李同心,和衷济世”。2010年,陈李济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全球最长寿药厂”,并成为中国四大中医药堂之一。

陈李济不仅创立时间早,且期间从未间断经营。在这长达几个世纪的坚守中,有辉煌也有沧桑,有顺风也有逆水,曲折坎坷之间,留下了许多故事。

相传在清代,同治皇帝服用追风苏合丸,药到病除。由此,以“杏和堂”为商号的广东陈李济,名躁大江南北。光绪年间,翁同龢又为之题写“陈李济”店名,三个鎏金大字至今尚存。

除了追风苏合丸,乌鸡白凤丸、壮腰健肾丸等老产品也一直延续至今。陈李济在继承历代古方验方的基础上,研制生产了数十种中成药,包括膏、丹、丸、散、茶、酒等,销售遍及南北大地,远至东南亚各国。

而陈李济首创的蜡壳药丸包装制作工艺,也开创了传统中药汤剂向丸剂发展的先河。这一工艺的产生与广东地理环境有关。岭南天气潮湿,多数中药材含有糖、淀粉、挥发物等成分,极易吸潮、霉变或招惹虫蛀。如何防潮湿、防霉变、防虫蛀,满足远足人群甚至海外贸易的需求,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00年前已具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陈李济创造性地用蜡壳包裹药丸,能使药物保持数十年质量不变。据说,在抗战期间,一口水井中曾捞上来许多蜡壳陈李济药丸,经过多年浸蚀而丝毫无损。

不过,这期间也并非一帆风顺,除了传奇还有坎坷。新中国成立前,陈李济曾多次遭受内忧外患,因族人众多,内部纠纷时有发生。受外敌入侵时,陈李济位于广州的部分厂房毁于炮火,生产一度面临停滞。

“在20世纪初,面临外敌侵略时,陈李济迁厂佛山,才得以继续生产。”陈李济党委书记、董事长石洪超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1922年陈李济在香港皇后大道中206号开设香港支店。1935年在上海开设分店,后因抗战爆发,不便经营,所以把上海的职员派往新加坡。这些都是陈李济积极解决经营危机、妥善管理企业的历史。

也是在此期间,陈李济摸索出了跨省、跨国经营的经济网,进一步开拓了经营销售渠道。在1935年以前,每年年关,陈李济都会派人到潮州、潮安设立临时销售点,方便各地区的人买药,这一做法不仅促使当时的陈李济进入产销“黄金时期”,也为今天的成就打下坚实的市场基础。

总结陈李济400余年的生存发展之道,石洪超认为,源自企业“同心济世”的理念、完善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及匠心炮制的优良产品,是陈李济经历数百年而屹立不倒的原因。

事实上,陈李济创立之初便有“十六字合伙文书”:“本钱各出,利益均沾,同心济世,长发其祥”。如今,这16个字已经渗透到陈李济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的各个环节。

在产品制造上,陈李济坚持选用匠心工艺炮制道地药材,制药讲究“药物虽繁必不减其工,品味虽多必不减其味”的原则。

践行“诚信笃行,拓新致远”的核心价值观,守住一家药企的基本道德要求,“诚信”立店,这是陈李济拥有数百年良好口碑的根本原因。

正是这些坚守,让陈李济穿越了历史长河,也挺过了中国近代的战乱纷争,历经沧桑而越发壮大。

 

新时代新机遇 老药房开启新征程

随着新中国成立,陈李济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大力发展生产。至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已成大势所趋,陈李济在李朗如的率领下,作为当时广州最大的私营企业主动参加了公私合营。”石洪超说。

自此,陈李济从私营企业转变为国有企业,成为陈李济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

公私合营时期至20世纪70年代,陈李济药厂被规划为中西成药第七合营基地的基点厂,先后并入神农、伟氏、冯致昌、何弘、万春园、燮和堂、甘泉药社、大生、合记蜡店组成“广州陈李济联合制药厂”,合并后厂房互相调整,兼并了众多经典产品和大量人才,为此后的生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另外,作为蜡丸生产基地,陈李济坚持传承中医药文化,研发了壮腰健肾丸等经典产品,并大公无私地将其制作工艺推广至全国药厂,满足社会用药需求,为社会提供用药保障。

陈李济在新时期的发展中,同样并非一帆风顺。陈李济和众多中医药企业一样面临着西医药的冲击。西医药为对标治疗,效果显著,其普及和发展比中医药迅速,中医药呈现出发展滞后的局面。

此外,相应的中药法规等严格规定了中药材的制取资格。陈李济一些经典药方因用到保护药材或者限制性药材,都无法按方入药,只能被迫停产。

“比如我们很有名的追风苏合丸,制药时需要用到天然麝香和犀牛角,现在无法使用。”石洪超坦言,这些问题一直是中医药行业面临且需要解决的。

但也正是这些发展中的问题,给企业注入了持续创新发展的动力。进入20世纪80年代,全国步入改革开放时期,地处广州这一“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改革综合试验区,为陈李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用药需求也有所变化,陈李济研发了补脾益肠丸和喉疾灵两大产品,专门针对消化不畅、上火等症状,以满足社会用药需求。

2000年后,陈李济经过10余年研发的“九五攻关”项目产品——昆仙胶囊正式获得生产批文,并于2009年陆续投放市场,逐渐成为陈李济的主打产品。

石洪超介绍,昆仙胶囊是九·五国家重点项目——“中药复方药物标准化(范例)研究”四个复方中药中唯一实现产业化的品种,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对中药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是现代中药提取分离纯化高技术产业化的典范,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俄罗斯发明专利。

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让陈李济在中药行业稳步前行。直至2015年,陈李济开始聚焦资源开发陈李济百年陈皮大健康产业。

石洪超说,近年来,社会呈现出老龄化趋势,中医药保健、健康养生的市场越来越大。尤其在广东素以“汤疗”“茶疗”闻名全国。在广东三宝“陈皮、老姜、禾甘草”中,位于榜首的“陈皮”就是南药养生文化的代表。

陈李济以此为契机,以“百年秘制工艺陈皮”作为企业大健康产品的开发突破口,着力加快恢复秘制陈皮工艺,自主生产陈李济陈皮大健康系列产品,将陈李济打造成南药陈皮知名品牌。

石洪超指出,当下,亚健康是国人面临的问题,而中医药恰恰讲究“治未病”,是减缓亚健康、消除亚健康的重要解决方案。陈李济的大健康产业则早已为此做好准备。

在互联网时代,陈李济同样紧跟时代步伐。作为一家传统的中华老字号企业,陈李济在企业战略发展和规划上,已明确提出要走聚焦发展、品牌专业化和精细化的路线,并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借力广药集团大平台的资源优势,在“大南药”和“大健康”两个板块上做文章。

 

借政策东风 以两大产业为驱动力

如今,老药房又赶上了时代的东风。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出台,从六个方面推出20条举措支持中医药发展。业内指出,随着该文件的出台,中医药随即迎来了发展的新阶段。

作为中医药领域最长寿的药企,以及我国中医药传承的“活化石”,陈李济在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的同时,也身负重任。

石洪超说:“以陈李济传统文化中的古方正药、百年陈皮文化传承推广为抓手,以陈李济中药文化为平台,是陈李济特有的可充分弘扬的品牌优势。”

而创新驱动也一直是陈李济产品传承发展的制胜法宝。在新时期,陈李济已开始谋划在传统工艺和品类基础上,以中医药“医食同源”为出发点,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在“大南药”产业之外开拓新兴产业。

自陈皮大健康产业启动以来,陈李济专注于研发以陈皮为核心的健康养生食品,将日常保健融入食品中。石洪超说,这是中医药产业的一种新型战略,也将带领广州的中医药产业向多个领域全面发展。

与此同时,陈李济一直将人才培养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石洪超透露,陈李济正在酝酿进一步加大力度激励内部创新,完善相应的机制,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产品市场策略、生产供应与技术保障及人才策略上,都在细化具体目标、具体措施,并加快落地实施。

在践行社会价值的同时,陈李济也收获了业绩的快速增长。“2018年,陈李济的销售总额超过6亿元,创下近年来企业发展的最佳成绩。今年,陈李济将以冲刺10亿元营业额为目标,推动企业发展迈向新台阶。”对于陈李济的销售业绩,石洪超充满信心。

谈及未来,石洪超说,陈李济将以大南药和大健康两大产业为驱动力,把“陈李济”打造成“全国性知名品牌”,努力发展成为集中成药、保健品、食品于一体的“大中药”企业,强化“中医药治未病”理念,使中药更加现代化、国际化、科普化、大众化,真正为中医药的传承,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多贡献。

 

“开拓而不忘本” 成就百年老店

谈及作为一家中药企业届的中华老字号,守家本重要,还是开拓新疆土更重要?“开拓而不忘本”是石洪超给出的答案。

他说,陈李济是国内的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之所以能够实现持续经营,恰在于我们不忘本,同时也不吃老本,持续向前发展,在生产和市场两条战线上不断创新开拓,适应国民需要,适应市场趋势。

石洪超认为,老字号往往代表着一个经久的行业、一项不衰的工艺。老字号之所以能够传承和发展,关键在于其经营特色、传统技艺和产品,是别的企业无法轻易替代的,这也是老字号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同时,老字号是国家和民族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经济文化资源,也是城市的一张“名片”,不能丢了根本。

由于老字号经营历史悠久,在传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工艺断代、无法继承下来的情况。为了“不忘本”,时至今日,陈李济依然保留着每年举办老药工拜师仪式的传统,将具备传统制药技艺的老药工请回来接收弟子,举办机修工拜师仪式。用匠心技艺做更有文化的产品,陈李济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将老字号的传统工艺保护传承下去。

老字号的老,不仅仅是历史久远,也有着体制过时、经营理念守旧等问题。石洪超说,2000年后,市场进入迅速发展阶段,中药市场上药品种类众多,供大于求。石洪超表示,“现在全国制药企业数不胜数,知名品牌也不少,行业竞争相当激烈,越是知名的品牌,就越不能出现任何一点问题。”

所以,老字号肩上的担子并不轻松,面临的课题除了传承,还有创新,更准确地说是在“创新中传承,传承中创新”。

如何做到两者的完美结合,实现“开拓而不忘本”,是陈李济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

经过多年在实践中的摸索,陈李济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坚持以诚为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品牌经营意识,实现快速发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确保权益不受侵害;创新企业发展模式,拥有持久的原动力;壮大经营规模和实力,做大做强老字号。

谈及未来,石洪超说,在不久之后,很可能人工智能和中医药将结合起来,并产生新的火花。中医药讲究治未病,讲究健康养生,未来和人工智能结合后,中医药将融入人类生命健康全周期。

想来,正是这种创新精神和忧患意识,让陈李济等一批老字号走过数百年,经久不衰,屡创辉煌。

2019年11月21日《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