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广州日报】扎实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

发表时间:2021-09-09 作者: 浏览次数:2283

故宫博物院永和宫御医药馆展示的广药集团老字号品牌。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许晓芳、涂端玉 摄

在王老吉“输血+造血”式产业扶贫模式带动下,贵州刺梨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图为贵州黔南惠水县广药集团刺柠吉生产厂。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韵桦 摄

片片陈皮,为汤水注入鲜香;小小刺梨,蕴含丰富营养……寻常中医药材,凝聚药食同源大智慧。几千年历史发展中,中医药学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承岐黄薪火,扬中医文化。3年来,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药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今年,更首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第468位,成为全球首家以中医药为主业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让中医药走向世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以及达沃斯论坛主席施瓦布、诺奖得主穆拉德等海内外专家院士、高校和合作伙伴向广药集团发来300多封贺信。

“中医药在世界强企行列实现‘零’的突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不只是广药的荣耀,更是从广东到广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发展壮大中医药产业,广药根植广东广州结出的硕果!”听闻喜讯,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激动地说。

广药历经400年,为何能历久弥新、不断壮大?进入世界500强之后的路怎么走?记者走进广药集团,揭秘广药密码。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许晓芳、涂端玉

以“陈皮+”撬动百亿“大市场”,创新研究让野果变身“致富果”的“广药方案”,正是拥有全球最长寿药厂、拥有众多老字号的广药集团深挖中医药瑰宝、守正创新的一个缩影。

今年1月15日,《广州市支持中医药中华老字号品牌振兴实施方案》审议通过,意味着“十四五”期间,广州将培育形成总销售规模超450亿元的中医药老字号大品牌集群,并带动形成千亿级中医药产业集群。

云山珠水,沧桑巨变,广药集团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传承“红色基因”,用杨殷、向秀丽等革命先烈的英勇壮举激励广大员工在平凡岗位上奋力拼搏,为广药集团发展凝心聚魂注入不竭动力。

密码一:守正创新,老字号焕新扬帆远航

“最近我们正忙着收陈皮,中秋前收的都是青皮,药用价值比较高,消费者散买比较多的是二红皮和大红皮。”广州白云山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东一边介绍,一边忙个不停。

陈皮炮制室内,放满了恒温恒湿储藏的陈皮;而与原材料一墙之隔的房间内,则存放着已被订购的陈皮月饼。“这些陈皮月饼都是和广州酒家合作生产的,一年光是月饼就能给我们带来两三千万元左右的销售额。”孙东说。

来到岭南首家中药行业博物馆——陈李济博物馆内的“陈皮+”产品体验区,记者看到有市民正三三两两品尝柑普茶、陈皮山楂条等极具特色的茶饮和茶点。对此,孙东自豪地表示,“陈李济几年前启动了百年陈皮大健康产业,陆续研发上市的陈皮茶饮、休闲零食、滋补膏方、中药饮片等‘陈皮+’产品都非常受欢迎” 。

尝试以“陈皮+”撬动百亿元“大市场”的陈李济,赶上了传统中医药产业“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新机遇——这家400年老厂,深感“守正”需要定力,“创新”更费思量。

期待成为消费者心水的,不只陈皮,还有刺柠吉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刺梨。“为了让产品口味更符合大众需求,研发期间我们不停喝产品,喝到牙齿都酸了。”回想起刺柠吉的研发过程,广药集团王老吉科研小组负责人告诉记者。原来,有着“维C之王”美誉的刺梨,口味却又酸又涩。正因此,早年间,刺梨一直得不到开发,“养在深闺无人知”。

“清早起来要上山,哪时等得露水干;露水不干也要采,采得刺梨农民欢。”一句句山歌,饱含着村民对这些“小野果”的感情,而要将“小野果”变为带动发展“致富果”并非易事。

如何最大限度保留刺梨营养还兼有好口味?王老吉科研小组绞尽脑汁,最终在反复实验后,采用果汁复溶和复合配兑的手法来保留刺梨营养并改善酸涩口感。“花费98天、失败很多次,但能推出符合大众口味、营养健康的刺柠吉产品,还能让更多人认识到刺梨这枚‘金果果’,再苦再难都值得!”这位研发负责人表示。

在王老吉“输血+造血”式产业扶贫模式带动下,贵州刺梨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刺柠吉产品也由此快速走向市场。截至2020年,刺柠吉的销售额突破5亿元,其热销也带动刺梨成了贵州省第四张名片——“一个果”。

“对传统的保护和创新离不开党的领导和国家的支持。”李楚源告诉记者,中医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

以“陈皮+”撬动百亿“大市场”,创新研究让野果变身“致富果”的“广药方案”,正是拥有全球最长寿药厂、拥有众多老字号的广药集团深挖中医药瑰宝、守正创新的一个缩影。

面向未来,广药集团表示将投入5000万元科研费用,通过3年的科学研究和资金投入,推动刺梨科研项目的持续研究和刺梨大健康产品的开发。

 

密码二:根植广东广州中医药沃土,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

“有点头痛是吗?那你可以来包这个,这可是我家里常备产品。”在采访过程中,一位车间负责人翻出包里的白云山何济公阿咖酚散递给记者并介绍道,“100包才卖十几块钱,而且这个非处方药可治疗头痛、关节痛等多部位疼痛,我们很多员工经常会买。”

“这款经典平价老药十分畅销,所以没有停产。”广药集团一位负责人强调,平价老药“不停产”,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2014年,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研究通过了《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明确取消了低价药最高限价并鼓励医生使用低价药。这样的政策引导,保证了我们广药手握的经典平价老药有市场,方能够以不停产甚至复产惠及患者。”该负责人直言,广药集团七成以上主销品种其实都是低价药,而家庭过期药回收、销售经典平价老药,都是广药集团始终在践行的企业社会责任。

随身包里放点中成药、家里煲汤放些中药材、平时治病挂号看中医……这是岭南人独有的生活方式。这片中医药热土,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人民群众基础和中医药养生哲学——民众的一汤一茶、一针一包,共同组成了岭南中医药学流派的产业基石。

在岭南地区,中药饮片、中成药产品根本不愁卖,放眼望去,大街小巷遍布国医馆;各类凉茶食疗铺,一年四季生意红火;咨询知名的中医院专家,往往都得预约抢号……用“供需两旺”来形容广东、广州的中医药市场再贴切不过。数据显示,在全国中药工业规模中,广东占据了1/10的体量,近年来,广东中药消费市场规模更位居全国首位。

除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本土中医药企业的亮眼表现也离不开省市相关政策的引导支持。早在2006年,广东省就已经在全国率先启动中医药强省建设。十余年来,广东中医药政策机制日趋完善,率先实现由中医医疗单线发展向医疗、产业、科研、文化系统推进的历史性转变,中医药强省局面已初步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15日,《广州市支持中医药中华老字号品牌振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审议通过,意味着“十四五”期间,广州将培育形成总销售规模超450亿元的中医药中华老字号大品牌集群,并带动形成千亿级中医药产业集群。而《方案》中所提及的包括陈李济、健民连锁等12个中医药中华老字号,均属于广药集团。

根植于这片中医药发展热土,本土药企广药集团得以实现蓬勃兴盛。在大厂小厂都在生产同类产品的情况下,广药旗下白云山和黄生产的白云山板蓝根依然占据了全国六成市场份额,白云山复方丹参片市占率也超过六成,二者单品种年销售额均超过10亿元。

 

密码三:红色基因凝心聚魂,不断创新再启征程

今年6月,受疫情影响,广州荔湾南片区(原芳村片区)调整为封闭和封控区域,不少居民面临着口罩、药品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有慢性病的“老病患”来说,一旦停药,后果不堪设想。

为破解封闭、封控区域居民购药难题,广药集团在市防控指挥办的指导下,连夜组织团队搭建药品配送通道,但区内快递停运,怎么打通药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李楚源果断做出决定,发动封闭、封控区内的广药集团党员、团员为民送药。为此,广药集团党员迅速组建了一支近100人的“向秀丽·雷锋志愿服务突击队”,无私无畏地投身到抗疫前线之中。

“当时入党积极分子陈亮正好被隔离在封控区内,了解到很多药品无法直接送到消费者手里,便积极报名成为志愿者,承担了3个社区的药品派送。”据广州健民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那时候酷暑难耐,很多突击队队员身穿防护服四处奔走,送药、消毒、送生活物资,全身都被汗水浸透了,但没人喊累,没人打退堂鼓。”记者从陈亮的抗疫日志了解到,有次他拨打顾客电话达11次仍无法接通,最终只能按单据到其住址送药。对于此次经历,他感慨道,“做任何事,只要不放弃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风雨同舟,同心抗疫,在那段日子里,这支突击队常常凌晨时分仍穿梭在芳村的街头巷尾,只为尽快将药品送到居民手中。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药集团奋战在抗疫一线,出人出力、捐资捐物;人们面临“一罩难求”的难题时,广药集团又迅速组织技术团队奋战24小时完成了口罩实名预约线上系统的开发……一桩桩、一件件,无不是广药人身先士卒、争当新时代尖兵,无不是广药集团“红色基因”始终一脉相承的最佳见证。

云山珠水,沧桑巨变,广药集团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传承“红色基因”,用杨殷、向秀丽等革命先烈的英勇壮举激励广大员工在平凡岗位上奋力拼搏,为广药集团发展凝心聚魂注入不竭动力。

作为广药集团的带头人,李楚源从事生物医药健康行业长达30余年,在红色基因的鼓舞下,着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和企业社会责任建设,2007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我们所从事的事业牵涉到千家万户、广大百姓的健康,所以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坚守责任的同时,李楚源不忘感激时代,“我们的发展,得益于能够处于一个崇尚奋斗、鼓励奋斗的时代,一个处于大发展时期、有着大机遇的时代。”他说。

而“红色基因”也激励着广药集团成为改革先行者。改革开放后,广药集团旗下白云山制药总厂的前身——白云山制药厂借力改革开放的“东风”,一举创下行业多个“第一”:首个在全国自建销售网络的医药企业,首个在国内实施产品“五包”的医药企业,首个获得进出口权的医药企业,首批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医药企业……引领企业不断前行。

进入世界500强之后,广药集团表示,将继续弘扬“红色基因”“长寿基因”“创新基因”,守正创新,深化改革,持续通过系列产业布局,提高中药产业化、现代化水平,形成以广药集团为龙头的区域性产业生态体系,打造具有产业特色、文化鲜明的世界一流生物医药与健康企业。